新华网专访舒筋健腰丸生产企业——四百年陈李济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百年老店,可称得是商业上一项非凡的成就。一家企业如果可以“跨世纪”,甚至跨越几个世纪,拥有消费者跨代际的信赖和忠诚,是令人肃然起敬的。日前,新华网记者走进了舒筋健腰丸的生产厂家,拥有416年历史的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,独家专访陈李济董事长石洪超,为您揭秘400年老店的不老基因。
     

    新华网专访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洪超
    新华网专访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洪超(新华网魏晓航 摄)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新华网:陈李济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,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“最古老的正在运营的制药厂”。有人说,当谈到商业威望,没有什么比长寿更值得赞许了。您认为,陈李济“四百年不倒”的秘密是什么?
           石洪超:陈李济的“长寿”概括起来应该有道德、创新、管理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原因。
           道德方面是指诚信立业、合作济世。陈李济可以说是因诚信而生。四百多年前,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,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一间中草药店。一次,李升佐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,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,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。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,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,两人立约:“本钱各出,利益均沾,同心济世,长发其祥。”并将药店取字号“陈李济”,寓意“存心济世”。可以说,没有诚信就没有“陈李济”。“陈李合作,同心济世”提倡的“合作”、“济世”的理念,也成为了广药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。
           创新方面是指创新兴业、首创蜡丸。一个企业的长寿离不开创新,陈李济的创新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:
           一是创新管理奠定了股份制合作的雏形。陈李济创业之初订立的合伙文书,规定了陈李两族采取资本合作,按股分利的模式,在明朝的封建社会体制下,陈李济的这条家规就是现代企业股份制管理的雏形。此外,为实践这种创新管理,避免变成单一的家族企业,陈李济还明确规定,两姓合股经营,陈李两族子女不得通婚,两族轮流选任司理,也就是厂长,且所选之人必须是族人中德才兼备之士。从某种程度上看,陈李济从创业之初的创新管理就开启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。
           二是创新工艺,首创蜡壳药丸。广东地处岭南,自然气候潮湿,传统的中成药易发霉变,且一些芳香类的中药材因药性挥发而影响整体药效,也无法满足人们远足之需。为此,陈李济人总结出煮蜡、串圆子、蘸蜡、鎅壳、入丸、封口、剪蒂、盖印等8道手工工序,用蜂蜡与木蜡混合浇铸成蜡壳,先割成半球形,然后将丸药裹在其中,再用蜡密封,这样就可久存而不变质。早年陈李济的蜡丸一度成为“广药”的代名词。起初因工艺复杂先用于贵重药品,自动化生产之后,这套封装工艺被更为广范采用,并延续至今。
           三是创新经营,开创外向型经营的黄金时代。陈李济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外向型经营的发展实践。当时,“陈李济”的产品由于质量优、价格廉,且便于携带,许多出国谋生的国人为防病所需,携带出国,进而引销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泰国、缅甸、印尼等地。道光六年(1826年)陈李济又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一个批发所,作为产品输出、洋药原料输入的口岸贸易机构。后来还在香港、上海、澳门、新加坡等地设支店,形成了一个跨省、跨国的经济网。民国时期,陈李济已进入产销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           管理方面可归结为责任守业、精益求精。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里,有一副木质楹联,保存至今已逾百年。上面所刻“火兼文武调元手,药辨君臣济世心”,以宰相调度文武百官为喻,意指良医既如良相,药亦有辨君臣,君臣同心,济世兴国。其中的道理规定了陈李济人做人和做药的准则,也明确了一个制药企业和制药人应该坚守的责任。传承至今,陈李济一直坚守“古方正药、真材实料”的宗旨,药材选购坚持地道产地,如平日备料不足,宁可停产。
           在严格制药管理之外,陈李济几百年来还订下一条规矩,就是救急扶危、同心济世。在饥民、难民较多的旧社会,常有行人晕倒,“陈李济”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相救施药。夏日炎炎,广州街头各种挑担、拉车苦力众多过往,“陈李济”又在人行道设茶缸,免费供应茶水。诸多义举在市民心中树立了陈李济“同心济世”的形象,这也是陈李济长寿的文化基因。

           新华网:四百年多年来,陈李济走过了怎样的一条道路?能否总结一下企业的发展路径?
           石洪超:陈李济至今传承一句话,叫“四百余年,古方正药”。其实四百年多年陈李济只是坚持做一件事,就是生产“古方正药”。从明朝万历年间创立到现在,陈李济一直都坚持中成药生产。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:
           一是在明清时期,以“前店后坊”的生产格局为主,主要制售各项蜡丸产品,如至今还在生产的大活络丸、养心宁神丸等。
           二是在民国时期,陈李济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,并开始了中成药对外贸易和连锁经营。在十三行开设批发所,在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上海、新加坡等地开设支店,形成了连锁经营网络。
           三是在公私合营时期,以陈李济为主体,先后并入神农、万春园、伟氏、冯致昌、何弘仁、燮和堂、橘香斋等七家药厂,及甘泉药社、大生蜡店、合记蜡店,组成“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”,后期陈李济从家族企业变成国有企业。
           四是在改革开放时期,广州陈李济药厂被中国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。其后,企业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,购进新设备,研发新产品,增加新剂型。1998年,陈李济按照GMP设计的新厂基地在海珠区广州大道南落成,企业完成历史上首次搬迁。
           新华网:陈李济当前发展面临那些机遇和挑战?
           石洪超:当前国家经济增速趋缓,但国民健康保健需求没有下降,医药规模仍在扩容。随着老龄化、环境污染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,治疗“三高”等富贵病的药物、保健品与治未病的预防类药物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药物,以及抗病毒、抗传染类药物等需求占主导地位,陈李济的一些主销品种将会市场扩容。
           同时,中医中药正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,陈李济等有历史底蕴的中药老字号正受到更多关注。

           新华网:您认为,“互联网+”将如何改变中药产业?
           石洪超:“互联网+”对医药企业来说,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精准投放和市场扩容。在“互联网+”的经济影响下,国家医改政策逐步放宽,网上药店的数量逐步增大,国家也逐步放开处方药的网上销售,药品网上销售的品种将会逐步增多。而药房托管、医药健康产业的移动终端逐步兴起,个人健康咨询、体检、买药、用药将会在互联网上实现一条龙的服务。“个人的健康定制”将是互联网给医药健康产业带来的新生态。

           新华网:老字号可称得上是中华商业文明的精髓。然而,在新时代的大潮冲击之下,老字号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,有些曾闻名一方的老店甚至倒闭关门。对此,您如何看待?
           石洪超:近年来,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,尤其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,传统生产企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愈发显著,受制于历史经营模式的限制,有些老字号企业甚至已经关停。
           陈李济是传统的中医药生产企业,在新的经济环境下,明显感到企业发展步伐还是比较慢,转型升级的速度还是不够快。不过在广药集团的快速反应和新兴战略指导下,我们也开始借力电商,调整经营结构,加快企业转型升级。
           当前老字号的发展主要面临两个问题: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、劳动力用工成本上涨等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;二是仿制品严重透支老字号品牌市场信誉,造成一些企业难以做大做强。从老字号企业自身来说,老字号企业要重新擦亮品牌,就必须革新求变,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、设置技术壁垒。同时,也要进一步加强商标和专利保护的意识和工作。(记者 高立)

    粤ICP备14063338号-1 (粤)非经营性2002-0359